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农业食品正文

粮食产量八连增后存忧 农业发展速度迷障待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1 浏览次数:257
  站在2012年的门槛前,中国农业从未像今天这般自信和意气风发。
  
  农业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粮食总产再攀历史新高,达到11424亿斤,比去年增加495亿斤。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
  
  鉴于2011年的复杂形势,上述答卷与其称之为圆满,毋宁说是及时。且不说美欧债务危机次第蔓延影响中国出口,单单一项CPI的高企不下,就扰得国内经济“鸡犬不宁”。关键时刻,不俗的农业表现送来一颗定心丸,让经济能稳住底盘,迎接新一年。同时,中国粮食供给和储备良好,也为国际粮价的相对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然而,农业增产基础尚且不稳的现实,却让决策层未敢掉以轻心。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今年粮食总产“八连增”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天助”,而在灾害性天气频仍的近年,这一现实显然不能让人心稳。
  
  事实上,早在“八连增”预期形成之际,对于来年粮食总产“九连增”能否实现的讨论就已展开。这固然代表中国人的美好祈愿,但对速度的过分强调,恐将损及对一些根本问题的关注与解决。
  
  鉴于此,隐藏在“八连增”光鲜外表下的一系列问题,应成为下一阶段“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主攻对象。譬如,如何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情况下更有力地捍卫耕地18亿亩红线?如何在保证耕地高产稳产的同时不致造成大规模土壤污染?如何刺激某些重工轻农的地方政府加大对于农业的投入?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的现状?如何切实保证农产品(11.95,0.20,1.70%)质量安全?……
  
  简言之,实现粮食总产“八连增”的中国农业只有真正实现对于速度的“祛魅”,踏踏实实解决上述根本性、趋势性的问题,中国农业方有望摆脱“看天吃饭”的现状,走得更好更稳。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会议明确的明年五大经济任务中,农业位列第二,凸显了决策层对该领域的一贯重视。倘无意外,明年中央“一号文件”仍将锁定“三农”,而通胀压力的持续存在,决定了中央对于“三农”投入持续增加的主基调不会改变。
  
  对于粮食单产的过分追求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化肥农药过量造成土壤污染及肥力下降,暴露出人们过分追求增产速度的错误势头。而今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破900公斤的消息,更让中国人再次体会农业科技的潜力之巨。“向科技要粮产”成为当下的必然之途,这一点,已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中得以充分体现,亦有望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凸显。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着重体现了“三农”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如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这种“少换频道、多演连续剧”的思路,无疑有利于一些体制性、攻坚性任务的完成。譬如,会议决议延续了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有助于避免水利建设这一短板在2011年短暂辉煌后的迅速降温。
  
  “八连增”后的中国农业,与其念兹在兹于持续的辉煌,不如实实在在解决一些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样,当绚烂归于平淡,人们会发现,中国农业将真正成为稳定国民经济的一根“定海神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